第一章 前言
“剖之斑璘具五色,他山之石皆卑凡”的寿山石,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而得名。自明清以来,便位列中国“四大印章石”之一,雕刻精品层出不穷。近年来,更是独领风骚,被誉为“中国国石”。
寿山石主要由地开石、叶蜡石、高岭石等组成,按其主要矿物组成可区分为地开石型、叶蜡石型、中间型三个类型。地开石型,是以地开石为主,还有高岭石、石英、黄铁矿、辉锑矿等,产石主要有田坑石、坑头石、高山石、都成坑、鹿目格、善伯洞、月尾石等,这一类型产出的寿山石品级最高。叶蜡石型,是以叶蜡石为主,还有高岭石、明矾石、石英、黄铁矿等,产石主要有芙蓉石、绿若通、溪蛋、峨眉石等。中间型,是以地开石、叶蜡石为主,还有高岭石、石英、黄铁矿等,产石主要有老岭石、旗降石、大山通、柳坪石等。
寿山石根据产地和特点,分为田坑、水坑、山坑三大类。本书按此分类分别成章,展示寿山石作品共计200余枚,其中包含明、清时期印石50余枚,更有杨璇、尚均二位名家制钮20余枚。
(温馨提示: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)
寿山石石质纯洁通灵、温润、细腻,色泽丰富多样,光彩夺目,纹理变幻无穷,硬度不高,易于雕刻,完整性好,一向备受文人雅士,尤其是篆刻家、书画家的青睐,鉴藏家的珍视。
寿山石为什么会受到文人如此偏爱呢?除了寿山石“天生丽质”之外,更主要的是,中国文人,历来有重石鄙玉之癖,将赏石、藏石视为清高脱俗之举,而谈金说玉则有庸俗势利之嫌。
编者在长期对寿山石矿物成脉考察的工作中,看待寿山石的视角逐渐从“地开高岭叶蜡石”升华到“俪白妃青又比红”,从工作到兴趣直至将寿山石收藏作为一项人生追求。作者在数十年研究寿山石的基础上,多次前往发源地对各类寿山石印章进行收集,并大量走访采集民间收藏家手上的藏品,积累了众多寿山石雕珍品和第一手资料。在成书过程中,编者心怀去芜存菁之念,以艺术鉴赏的眼光严选录入藏品,力争每一件都兼具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,不流俗于商业化环境下迎合市场的所谓“精品”。入册作品皆为珍藏,其中不少藏品是第一次展示于人前。
在成书过程中尽量避免了对录入藏品的主观评价,只注明基本信息,仁者见仁,对寿山石之美,每个读者也会有各自不同的体悟和理解。
(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↑↑↑)
感谢大家的阅读,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,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!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!
股票账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