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不是没有太阳崇拜?
好像是这个样子,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还是后羿射日!
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换一个角度来看了,所谓的射日当然不是真的射,是否指代某些东西?其实夏朝的君王就自诩太阳,最有名的是夏桀的那个典故:时日曷丧,予及汝皆亡。
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事叫做:太康失国,后羿代夏。
那就让人不得不猜想,所谓的射日的那个后羿就是代夏的那个,后羿射日就是连续干掉了九个王?直接导致了整个太阳崇拜慢慢消失!当然这是一种猜想!
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中原地区确实不多,但是楚地文化当中有着浓厚的太阳崇拜,比如楚文化中的最高神是东皇太一(太阳神,同时象征宇宙本源)。
展开剩余77%另外,我们今天常见的日中三足乌形象也起源于楚地。
楚地位于长江流域,气候湿热,太阳对农业生产(如水稻种植)和疫病防治具有关键影响。三峡地区多雨雾的自然条件,使楚人对太阳的光明与热量产生强烈依赖,形成 “太阳 — 生命” 的信仰逻辑。
另外楚国称自己的先祖是高阳氏(颛顼)
《史记 · 楚世家》: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。 高阳者,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也。 高阳生称,称生卷章,卷章生重黎。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,甚有功,能光融天下,帝喾命曰祝融。祝融氏做过火正,南方属火尚红,这些都成为楚国王室正统性的证明。
但是楚国在春秋战国的争霸中失败了,秦国一统天下。
秦代视楚地神明为 “淫祀”,严禁祭祀东皇太一、东君、大司命、少司命等楚地神祇,并以严刑惩罚擅自祭祀者。
秦始皇甚至砍伐湘山树木,亵渎楚地神灵,摧毁地方信仰。
太阳在中原地区就这么不受待见吗?
这个时候就要讨论气候问题了,中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,太阳基本可以说是“每天在线”。四季交替规律分明,一到夏天,不仅阳光火辣,雨水也跟着倾盆而下,妥妥的“雨热同步”。这种气候条件对种庄稼来说,简直不能更合适。
太阳天天准时上班,从不出幺蛾子,自然就没法激起多少敬畏之心。
相反,先民对黄河母亲的“突然袭击”——也就是频繁的洪涝灾害——感到极度恐惧。
于是,自然而然地,水神、河神、雨神、龙王这些和水有关的神明,才成了人们更常祭拜的对象,地位也远远高于温和、稳定的太阳神。
因此,在我们的神话里总是出现各种和水有关的神仙:共工、河伯、龙王……这些才是保命的大佬。
我们种田靠的是“二十四节气”,讲究的是时令变化、气候规律,全凭观察和经验积累得来。但这些节气从来没有被神化——它们不是神明,而是工具,是活下去的农业日历。
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“中国有没有太阳神”,而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把太阳当成神来供。太阳每天都升起,规律得像闹钟,既不神秘,也不反复无常。
相比之下,像洪水、旱灾、虫害、土地贫瘠这些不可控因素才更让人焦虑,也就更值得我们去祭拜、去“求人”。
归根结底,中国人信仰的核心从来都不是“崇拜自然能量”,而是“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”——与土地的关系、与祖先的关系、与时令的关系。
只要太阳每天照常升起,它就够格做一个好帮手,而不需要被供上神坛。
发布于:上海市股票账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